面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面霜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小椅子大学问古代混官场坐错椅子也很要命

发布时间:2021-01-07 18:18:44 阅读: 来源:面霜厂家

小椅子大学问:古代混官场坐错椅子也很要命

相声名家刘宝瑞的经典段子《官场斗》里,曾有这样一段让人捧腹的情节:阁老刘墉家贫,连家中最值钱的太师椅,虽说外观漂亮,竟也缺了半条腿,平日只能勉强摆着装样子。偏有一天,九王爷召人来刘墉家议事,一进门就看上了这太师椅,忙不迭的招呼大家落座后,便大模大样的坐了上去,结果,肥胖的王爷当场摔了个鼻青脸肿……

这则桥段,在几代相声大师们的精彩演绎下,早已成了相声迷们喜闻乐见的捧腹经典,不仅百听不厌,甚至还常引入到各类古装影视剧中,非常助推收视率。

但放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个看似笑话的场景,却是历代宦场过来人心中的五味杂陈: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一把座椅远非仅家具这样简单,相反更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一把椅子的落座,温情脉脉的背后,更是机关算尽的权术博弈,因此跌得鼻青脸肿的人物,更是大有人在。

1,谁动了我的椅子

作为一种悠久的舶来品,中国古人最早使用椅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灵帝时。按照宋朝人高承的说法,当时的汉灵帝喜欢椅子,并命景师打造各种精美的椅子,以至于京城上下人人效仿,成为一时流行时尚。

在绝大多数的史家评论中,这件事都成为汉灵帝骄奢淫逸的又一证据,但椅子的流行,非但没有随着汉朝的败落而消失,反而落地生根,终于成为国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

但那时的椅子,还叫“胡床”,从魏晋起流行上流社会,不但是达官贵人的心爱玩物,更是身份的象征和社交必备:贵族官员出游,必然要随行带着“胡床”,甚至西晋年间官僚之间互相斗富,椅子也成为战斗工具,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事件”里,双方都开动脑筋,争相开发自家椅子。

韩载熙夜宴图(局部)

一开始还是用金银珠宝来打造,后来甚至动用了高科技:野史上说石崇叫人开发出可以用机关操纵的“胡床”,把大家震得目瞪口呆。最终赢了这次比富大战。后来石崇因富招祸,全家灭族。斗来斗去,命终没了。

到了隋唐年间,“胡床”改了称呼,一开始叫“交坐”,唐朝时候“椅子”的称呼流行起来。和前代最大的不同是,唐朝的椅子出现了靠背,而且有唐一代,越变越舒适。唐末至五代时期,椅子的样式更加丰富多彩,诸如坐椅,圈椅,靠椅等新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其中最令百官艳羡的,却是金銮殿宝座边,那两把风格庄重的交椅。这是宰相才有的恩宠。中国古代皇帝上朝,本有“坐论”制度,也就是宰相在朝堂上觐见皇帝,皇帝要赐宰相坐下,然后请茶。这般荣宠,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权力。

可到了宋代,这荣宠却是羡慕不得。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一日朝堂上,俩位宰相范质和王溥,一如既往的上朝奏事,大模大样的坐下。可还没说几句,赵匡胤突然拍脑袋说:我今天眼睛看不清楚,你俩把奏折给我递上来。二位宰相不知是计,连忙恭恭敬敬的上前呈递奏折,等回过神来,却发现他二人的椅子,竟已被太监撤走。俩位老臣到底脑筋转的快,不但没见怪,相反赶紧请罪:我们也是按惯例坐下的,请皇上恕罪。

于是,在满朝文武的愕然中,宰相的专用椅子就这样没了。而工于事故的俩位老宰相知道,这是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果然不久之后,大宋的政治体制改革展开,二府三司制建立,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事权大大削弱。汉唐时代可以独揽朝纲的相爷们,自宋以后,虽说也出过几个权臣,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皇帝恭敬的小跟班。俩把撤掉的椅子,改变的是中国古代权力结构。

至于在相声中,令大清九王爷羡慕不已的太师椅。同样按照宋人张端义的记录,是起源于南宋年间。最初是马屁精官员吴渊,为巴结当朝大奸臣秦桧,特意为他打造的。该椅子周围有荷叶托首,可供人休息,坐起来十分舒适。后来秦桧身败名裂,但新型的太师椅也流传开来,成为高官们的大爱,甚至有记录说,宋代的高官们困累了,也喜欢坐在太师椅上休息,其实舒适是其次,重要的还是身份。

于是,在任何一个官方场合里,设不设太师椅,太师椅谁来坐,便也成了官僚之间争斗的焦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改设大学士之后,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太师椅大战”,明朝天顺年间的内阁大学士李贤,一次嚷嚷着要在内阁里设“公座”,也就是他本人的专用座椅,另一个大学士彭时坚决反对,就为这一张座椅,俩位老臣口水纷飞吵翻天,又各自发动门生互相攻讦,引发一场阁臣间的大掐架。

而比这更暴力的场面,却发生在一百年后的明朝隆庆年间,同样是内阁大学士的殷士儋,因为与内阁首辅高拱不和,双方矛盾激化,竟然在内阁里大打出手。后来还是身强力壮的殷士儋占了上风,追得老迈的高拱满办公室乱躲,边追打边喊:难道这座位是你家的不成。

他们争得岂是座位?而是大明朝百官之首的权位:内阁首辅。明代撤掉丞相制,但取而代之的内阁大学士制度,到中晚期权力扶摇直上,自然令群臣争破头。

明朝权位最风光的内阁首辅,当属万历时期的张居正。他在任的时候大权独揽,推行新政,富国强兵,建树颇多,地位更是扶摇直上,尤其风光的是,每次上朝的时候,万历皇帝都给他安排俩个宫女站在身边,夏天专门给他扇扇子,冬天的时候,更专门在张居正的脚底下铺毡布取暖。如此荣宠,自明朝开国时,他是唯一。

(明代椅子)

但饶是风光到这一步,比起汉唐的宰相来,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一样也只能恭恭敬敬的上朝。皇上坐着,大臣站着,这是铁打的规矩。小皇帝万历很明白:恩宠可以给你,座椅的规矩,坚决破不得。

2,不会坐椅子的抗日英雄

要说起中国古代的抗日英雄,后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嘉靖年间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但对于日本人而言,令他们最为闻风丧胆的明朝将军,除戚继光外还有一人:万历年间的征东提督李如松。

作为万历时期的知名战将,李如松在当时的大名,堪称如雷贯耳。特别是震惊东北亚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李如松统帅四万明军入朝作战,大破日本二十万大军,平壤一战歼灭日本小西行长两万精锐,碧蹄馆一战以三千铁骑力扛数万日军精锐,以少打多将日军赶跑,硬是凭着一己之力,把已经在亡国边缘的朝鲜国给救回来。

除此以外,他还曾主持宁夏平叛战争,一举歼灭数万宁夏叛军,并击溃与之串通的河套鞑靼蛮族,一战稳定了大明朝的西北边防。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他亲自主持的就有其中这俩次,万历王朝的赫赫武功,正是他打出来的。

但比起前辈戚继光的威名远扬,李如松的遭遇却大大不堪,虽说他位高权重,万历皇帝对他恩宠有加。但自他领兵开始,朝野上下,却一直对他骂声一片。特别是当时明朝各色言官的奏疏,随便找出几篇,把他骂得不堪入耳甚至狗血淋头的,可以说一抓一大把。

原因也很简单:他不会坐椅子。

李如松一个极其找骂的事,发生在他担任宣府总兵的时候。一次他正带兵操练,正碰上宣府巡抚许守谦前来视察。于是宾主落座,许巡抚刚刚坐下,李如松就大大咧咧,搬把椅子坐到了许巡抚身边。

这个场景,当场就把现场官员们惊呆了。许巡抚脸气成了猪肝色,强忍着没发作。旁边的王学书参政看不过去,小心提醒李如松挪地方,谁知李如松却一瞪眼,差点当场就揍王参政,开会彻底变成了掐架。

这事传到朝廷,接着就炸了锅。各类奏折雪片般飞来,全是骂李如松的。虽说万历皇帝宠着李如松,硬压下来这事。但李将军的名号,就此彻底叫响。

因为他破坏的,是明朝官场一个悠久的座椅规矩:明朝以文制武,武将地位低于文官,所以身为总兵的李如松,应该在许巡抚的下首坐。但李如松却不管不顾,非要搬椅子并排坐,这番一闹,挑衅的便是文官们的脸面,自然引来骂声。

但从那以后,李如松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担任提督,主持宁夏平叛。出征前觐见兵部尚书石星,按照规矩,应该是尚书大人给总兵赐坐,总兵才能坐,结果李如松不管不顾,还是二话不说一屁股坐下。气的石尚书破口大骂:纨绔子弟,看他如何平叛。

虽然文官们一直骂,可李如松的战功,却一直给他们打脸,不管去哪里打,总是怎么打怎么赢。后来主持抗倭援朝战争,又闹出了相同的一幕:身为提督的李如松,见到经略宋应昌,一样是大大咧咧,搬把太师椅就坐到旁边。宋经略总算是脾气好,强忍着没发作。

(李如松画像)

但带来的恶劣后果就是,在这场著名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李如松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打得日军落花流水。但是朝中的诸位文官们,对他的赫赫战功,却经常选择性失明,相反偶有败仗,便兴奋得夸大其词,一场小挫折,便常会夸张成大败。比如著名的碧蹄馆血战,明明是李如松以五千部队,打退数万日军,传到明朝便走了样:个别能夸张的,比如言官丁应泰,言之凿凿说明军伤亡数万人。这样的谣言传播久了,以至于近代日本人也照单全收,编进他们所写的日本史料里。说到底,还是坐椅子惹的祸。

3,一把椅子,蒙住了乾隆看世界的眼睛。

自从清代以来,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到达了一个极致。特别是乾隆年间,只有广州一地港口开放,且外国人来华,更要受到种种的限制。国人不经政府许可,私自与外国人接触,更要被判重罪。中国的大门,紧紧的向世界关闭。

关闭的久了,外国人也着急,最着急的,当属英国人。这时正是工业革命的高潮期,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更摸不清中国的底,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趁着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机会。英国人派出了以使者马嘎尼为首的庞大使团,名义说来拜寿,其实是来谈判,想通过外交手段,促成中国打开贸易港口,实现对外开放。

但这个双赢的事,在当时却近乎天方夜谭。大清朝闭关锁国太久,心态更自大了太久,根本不懂得以平等姿态外交。何况闭关锁国是祖制,八十岁的老皇帝乾隆,怎能轻易同意。

但对大清朝非常了解的马嘎尼,却认为这事有机会,只要英国人做好一件事:送礼。

为了这次访问,英国人准备了大量精美礼物。几乎包括了当时全球所有的高科技产品,从英国迫击炮到先进火枪,甚至还有望远镜和战舰模型。但这些东西送上去,却好像泥牛入海,毫无回应。毕竟这些玩意好是好,但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离自己生活太远,实在提不起兴趣。

可是马嘎尼知道,他还有一个杀手锏。一份与乾隆皇帝生活息息相关,更足够震撼的礼物:英国马车。

当时的英国人,在马车制造的技术上,已经远远超过中国,他们送来的这辆马车,更是精心打造:除了外观华丽重量轻速度快之外,车内还加装了减震设备,无论多么颠簸的路途,坐上去都如履平地。为展示马车功效,之前马嘎尼还特意请几位官员试乘,每个试乘的官员都极为惊叹,照着马嘎尼的话说,就是“他们简直乐不可支”。

于是马嘎尼相信,这样一座设计独特,技术领先,使用舒适的马车,一定也能把乾隆皇帝伺候得乐不可支。皇帝乐不可支了,其他的事就好办了。

孰料现实好像一盆冷水浇头。乾隆皇帝连看都不屑看这辆马车,原因正出自马车的座位上:英国马车的座位设计中,车身上那个最高最漂亮的座位,是给马车夫坐的,这虽然方便驾驶,但按照中国的座椅规矩,这是对皇帝严重的大不敬。于是清宫里的管事太监提出来,能不能把这大座位拆了,移到车厢后面给皇上坐。马嘎尼听了差点没晕过去:真要这么干了,肯定翻车没商量。

于是,这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马车,就这样被束之高阁。而英国人的通商目标,更似竹篮打水。

但英国人并非毫无收获,以他们自己的意思说:他们通过这个座位,看到的是一个无知而自大的帝国。假以时日,若与这样一个帝国交手,英国是必然胜利的。不到半个世纪,他们就做到了。

初三年级作文

聚培训网

聚培训网

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