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面霜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为什么说定陵挖掘是史上一大悲剧定陵地下宫殿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1-01-07 10:50:44 阅读: 来源:面霜厂家

为什么说定陵挖掘是史上一大悲剧?定陵地下宫殿是什么样的?

定陵的挖掘出土了哪些东西?为什么说定陵的挖掘是悲剧?

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必很多人很多人也有不少了解吧,对于这位皇帝,可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几十年没有上朝的事情了。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他上不上朝的问题,而是他的陵墓,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定陵是一座被发掘过的古墓,但也是考古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损失,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思想,使得定陵中的很多文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最终都被毁了。而定陵作为一个被发掘过的古墓,它在地下的宫殿又是什么样的呢?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棺椁被毁。且由于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使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未得到有效保护,迅速风化,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定陵地下宫殿

定陵地下宫殿是中国著名地下建筑之一,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1573~1620年)的陵墓。明十三陵之一。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1584年开始兴建,1590年陵墓全部完工。

其地下建筑一般称“地下宫殿”(简称地宫),于1957年发掘。定陵的建筑主要有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和地宫等部分。定陵的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建筑中的主要部分,其中埋葬着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

1958年,在夏鼐亲自指导下进行的明定陵发掘,历时两年多顺利结束。定陵是新中国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也在“文革”前后被红卫兵和革命干部遗弃及毁坏。

地下宫殿距地面27米,总面积为1195平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联结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拱顶直墙石衬砌),不用梁、柱,前、中殿连成一个长方形的甬道,后殿则横在顶端(见图)。前、中、后三殿之间,各设一道结构相同、全部用料石构筑成的券门,券门下是两扇汉白玉石门,其高为3.3米,宽1.7米,重约4吨。石门制作工整细致,又十分合理,大部由原石雕凿而成。前、中殿的空间较大,由地坪至拱券顶高7.2米,两殿连接长为58米。殿内地坪均用“金砖”铺地。中殿左、右两侧有两条甬道,通向左、右配殿,甬道口装有青石门,形体较小。两个配殿全部用料石起券(即石衬砌),殿高7.1米,宽6米,长26米。后殿的空间最大,其高为9.5米,宽9.1米,长30.1米。殿内设棺床,地坪铺以磨光的光斑石。

建筑历史

明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它是分布于北京的十三座明代皇陵中一座进行了考古发掘的陵墓。定陵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

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成祖长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由明世宗开始,由于明神宗建陵时仿照世宗所以有外罗墙)。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考古发掘

1956年-19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出土时,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神宗头侧圆盒内的一顶金丝翼善冠,全用极细的金丝编织堆垒出二龙戏珠图案,孔眼细小而均匀,造型生动活泼。如此繁复的制作,外表却不露丝毫接头,体现出高超的手工技艺。

皇后凤冠有三龙两凤冠、六龙三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其中六龙三凤冠上六条龙均由金丝编织而成,栩栩如生,三只用翠鸟羽毛粘贴的凤居下,仿佛要破空而起。龙、凤口衔珠宝,在由珍珠宝石缀编的牡丹花、如意云、花树之间穿行。凤冠后的六扇博鬓左右分开,珠光宝气,极其奢华,其上共装饰红、蓝宝石128块,各种珍珠多达5400余颗。衮服龙袍是皇帝参加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最为隆重的典礼时才穿的服装。缂丝十二章衮服的底纹上布满字图、寿字图、蝙蝠和如意祥云,寓意万寿洪福。前后身和两袖缂丝制作12个团龙,每个圆形的团龙周围饰有8种吉祥图案: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另外繁复的十二章图样也全收其上,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王朝的统治,皇帝的文武兼备。织造龙袍所使用的缂丝技术也是非常独特的,然而这种技术到今日已是失传已久。史料记载,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励精图治,生活节俭,严禁缂丝制作服饰,因为缂丝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熟练织工一日只能完成一寸,制作一件长衣的缂丝面料需要连续不断织造10年之久。自明朝宣德年间开始,缂丝才在皇室奢侈之风作用下重现世间,而神宗皇帝的衮服需要再加上孔雀羽、真金丝线等等工序,可谓绝代奢华。

罗地洒线绣百子衣出于孝靖皇后棺内,图案优美,极富感染力,升龙、行龙左右盘绕,龙身四周饰以云水,极其威严。在前后襟与衣袖上共绣有100个活泼童子,姿态各异,或读书,或出游,或沐浴,不一而足。周围饰金银锭、方胜、古钱、犀角等八宝,还有以梅花、荷花、桃花、菊花、山茶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图案,蕴含“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寓意。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明定陵的发现,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地宫结构堪称明代皇陵规制的代表。

长沙皮肤病医院

成都胃肠医院

陕西肝病医院